2025年7月11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披露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公开“一种基于AI的量子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”专利,标志着量子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。该专利由石涛、陈诗萃、王军伟团队研发,针对量子通信网络中噪声干扰、层级差异导致的传输效率衰减问题,构建了覆盖“分层识别-质量分析-智能优化”的全链路解决方案。
技术架构上,系统通过量子通信分层识别模块,基于线性拓扑结构对网络进行动态分层建模,精准捕捉各层级量子态传输的相位衰减与振幅波动。结合通信数据获取传输模块,系统可实时采集量子密钥分发、纠缠提纯等关键参数,并通过量子通信质量分析模块生成各层级的通信质量指数。例如,在模拟实验中,系统成功将300公里级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的保真度从82%提升至89%,光子对数到达率稳定在350赫兹以上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该专利创新性地引入损失函数分层判断机制,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评估模型,对量子隐形传态协议的参数进行动态调优。在金融交易等高安全场景中,系统可提前15分钟预警潜在传输中断风险,并自动触发纠错码(ECC)优化流程,将量子密钥分发的误码率降低至10⁻⁹量级。
作为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,国科量子此项专利不仅为300公里级量子网络实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,更通过AI与量子计算的协同创新,推动通信安全从“被动防御”向“主动优化”跃迁。随着专利技术的逐步落地,量子通信有望在政务、军事、金融等领域构建起真正“不可破解”的信息传输体系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多维5g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多维5g网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