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通信技术迭代浪潮中,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傅志仁提出“通感融合在5G-A开端,在6G发展”的论断,揭示了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从技术验证到产业落地的演进路径。
5G-A:通感融合的试验田
作为5G向6G演进的关键阶段,5G-A已率先探索通感融合的落地场景。中国电信在低空经济领域完成8省外场试验,通过多频协同技术实现通信与感知双功能:基站既能传输数据,又能实时监测无人机轨迹,精度达厘米级。在深圳欢乐港湾,5G-A通感基站成功追踪载人航空器飞行状态,为城市空域管理提供安全保障。这一实践验证了通感融合在复杂环境中的可行性,为6G技术标准化积累了关键数据。
6G:通感融合的深化方向
傅志仁指出,6G将实现通感能力的深度融合。中国电信牵头3GPP基站通感标准化工作,推动国际前沿研究,同时开展多样化试验探索应用边界。例如,在智能交通场景中,6G网络可通过感知车辆位置、速度等信息,结合AI算法实现车路协同的毫秒级响应;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通感融合可支持机器人自主导航与远程操控,提升柔性生产效率。
产业生态: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商用
通感融合的规模化应用需构建“技术-标准-产业”协同生态。中国电信通过“超级”系列技术创新,提升5G-A网络性能,为通感融合提供底层支撑。未来,随着6G标准制定进程加速,通感融合有望在智慧城市、低空经济等领域催生万亿级市场,推动通信技术从“连接”向“感知+智能”全面升级。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多维5g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多维5g网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